篆书《岳阳楼记》

《岳阳楼记》

篆书版 

      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,这28字在《岳阳楼记》中如同黄钟大吕,每逢想到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家国情怀时,我的血脉都会沸腾着;然而终究,沸腾是毫无作用的,可总得是要做些什么,来表达我的一腔豪情呢?

     于是我突发奇想,以我擅长的小篆,是否能够赋予它更加厚重的情怀?

请欣赏!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【我喜欢首字“庆”,甲骨文 “庆”(左上 “鹿”,右下 “心”)象征鹿皮祭祀,篆书也保留 “鹿” 的鹿角形态。】

图片

【 此篇,逐渐找到感觉,而“废”字作了险峻处理,颇佳,嘿嘿;

“具”,原文通 “俱”,但篆书选择本字 “具”(上 “鼎” 下 “廾”),以祭祀的礼器象征百废待兴的庄重。】

图片

【后头再看,“属”的第一横,不应向下弯,而应写平或是上拱就更好。】

图片

【篆书特有的纵向结构,与 “浩浩汤汤” 的洞庭湖气势形成视觉呼应。

篆书 “衔” 字,是左部为“金”旁哦,如张开的兽口,将洞庭湖 “吞吐山河” 的动态凝固在笔尖】

图片

图片

【此处的“淫雨霏霏” 用 “柳叶篆”,收笔略微出尖,表达的是线条低垂如泪】

图片

图片

【谗” 字(左 “言” 右 “毚”)的 “言” 部收窄如人低语,“毚” 部形如匕首,暗示小人的谗言如利刃;】

文化溯源:对比甲骨文 “言” 字(像张口说话),篆书 “言” 的内敛形态反映了北宋文人 “慎言” 的处世哲学。

图片

【“讥” 字(左 “言” 右 “幾”)的 “幾” 部似隐约的危机,凸显被贬者的警惕与不安。】

图片

【“一”,有没有觉得像个电饭煲。“集”上部三只鸟,三并不是数量,二是多的意思,很多鸟儿栖息在树上,是集合之意。】

图片

【“跃” 字采用秦简写法,左部 “足” 如鱼跃水面,右部 “翟” 似羽毛舒展,与 “浮光” 呼应;】

图片

【“沉” 字(左 “水” 右 “冗”)的长垂笔如沉入湖底的玉璧,暗合 “静影” 意境。】

【“则” 字(左 “贝” 右 “刀”)的 “刀” 部锋利】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【“其” 字(上 “竹” 下 “箕”)的 “箕” 部中空,象征虚怀若谷的设问】

【“先” 字(上 “止” 下 “人”)的 “止” 部形如足迹,象征先行者的跋涉;“乐” 字(上 “丝” 下 “木”)的 “丝” 部如琴弦,呼应文末 “渔歌互答” 的和谐。】

图片

图片

篆书为何能成为《岳阳楼记》的最佳载体?

文字统一的象征:秦始皇通过篆书实现 “书同文”,范仲淹借《岳阳楼记》呼唤 “心同忧”,二者都是中华文明凝聚力的体现。

时间的厚度:篆书历经千年未完全消亡,与《岳阳楼记》跨越时空的精神生命力形成互文。

当代性的思考:在 AI 生成书法的时代,手写篆书的温度恰恰是对 “先天下之忧” 人文精神的最好诠释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分享